景点门票

温馨提示

禁止吸烟
禁止践踏
禁止乱扔垃圾
禁止损坏树木

鬼谷庐 鬼谷子 怀柔云梦仙境杯获奖诗联选 怀柔文化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鬼谷子文化论文汇编---《鬼谷子》思想旨趣探微 鬼谷子文化论文汇编---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是怀柔文化

鬼谷子文化论文汇编---《鬼谷子》思想旨趣探微

李学功

《鬼谷子》其人其书,从其踩台亮相伊始即经历着或信或疑、信疑参半的研究与拷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先秦史学界几次较大规模的鬼谷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的推动,以及以房立中、郑杰文诸先生为代表的鬼谷子研究高水准学术著作的出版,鬼谷子研究在学界一时蔚成风气。

《鬼谷子》其书在历代的著录情况,《史记》未明言,《汉书•艺文志》未明录(按,《汉志》有《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学界多认为《苏子》即是《鬼谷子》 ),迄《隋书•经籍志》,始著录《鬼谷子》三卷。至《旧唐书•经籍志》,著录《鬼谷子》二卷,注谓苏秦撰。《新唐书•艺文志》所载与《旧唐书》同,《宋史•艺文志》则著录《鬼谷子》三卷。

由于一开始鬼谷其人与《鬼谷子》其书就是在一种雾罩云遮的状态下出场的,由之影响历代学者信疑参半,从而也影响了研究的深入。窃以为,鬼谷子研究确乎是个难题,其困难既在于因年代久远而造成的“文献不足”,也在于鬼谷子文化传播路径的复杂和多样。有鉴于此,不妨放宽鬼谷子研究的思考视阈,重新审视鬼谷与《鬼谷子》一书的文本价值及其思想意义。


一、鬼谷其人与《鬼谷子》其书

关于鬼谷其人,太史公司马迁谓张仪、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东汉思想家王充亦谓“传曰:苏秦、张仪纵横,习之鬼谷先生。” 凡此皆表明司马迁和王充两位大学问家对鬼谷其人的存在是持肯定意见的。

至于《鬼谷子》其书,《史记》虽未明涉其存否,但翻检《史记》之《论六家之要旨》内有“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唐司马贞《索引》谓:“故曰‘圣人不朽’至‘因者君之纲’,此出《鬼谷子》,迁引之以成其章,故称‘故曰’也。” 这说明司马迁有可能见过并读过《鬼谷子》。不惟如此,汉代目录文献大家刘向《说苑》亦明确征引《鬼谷子》其书,谓“《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也。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辨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辨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 由此而论,《鬼谷子》其书确曾行世,并为学者所重。至于《鬼谷子》为何不曾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这里不妨采据余嘉锡先生的认识。余嘉锡先生《古书通例》从古代藏书传布、散佚的多种原因分析出发,认为诸史经籍志不可能著录天下所有图书,且“《七略》及《汉志》,皆有不著录之书” ,因此仅凭据目录书著录与否来判断一部书的年代与真伪恐不足训。近年考古发掘出土之大量简帛,其中多有未见诸《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古籍文献,如云梦秦简之《日书》、上博简之《孔子诗论》等即其证。

二、《鬼谷子》思想举要

这里尤需要讨论的是,在新的考古资料不断涌现的今天,如何看待传流千年的古籍文本文献,这本身就是一个颇具意义的文化问题和文化现象。就文本而言,无疑应当关注《鬼谷子》一书在语言、文字的符号形式、内在组织结构及其意义上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对文体、语式,甚或行为学意义上的作用、影响;就思想的旨趣而言,似应更关注、把握《鬼谷子》各篇题的内容与全书的奥义、要旨。兹就陋见所及,分述一二。

《捭阖第一》:提出阴阳变化的二元论

由“捭阖”这一总概念的分析论说入手,以阴阳为基轴,确立纵横理论的思想原点。认为:“捭阖者,天地之道”,是“道之大化,说之变也”。由此提出了阴阳变化的二元论。所谓“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者,德相生也”,“阴静者,形相成也”。

《反应第二》:“术”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

探讨纵横理论在“术”的技术层面如何具体运用的问题。《反应》篇便是对“反覆之术”的思考,其中充满辩证法的经验智慧。如认为“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以反求覆”,“见微知类”,“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未见形圆以道之,既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内揵第三》:心理视角剖析君臣关系

本篇由君臣关系的思考出发,提出了“内揵”的命题,直入心理进行分析研究,以求达到君臣合作共赢的目的。认为君臣关系“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进而提出“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抵巇第四》:社会治理中的危机预防

提出“内抵”、“外抵”的命题思考,直面社会治理中的危机预防与处置问题。认为“自天地之合离、始终,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飞箝篇第五》:言谈之中有技术,论与说中讲布局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有谓“暨战国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 正如《飞箝》篇所言:“飞钳之辞钩其所好”,言谈之中有技术,论与说中讲布局,信然!利用飞箝之术有效控御对方,从而达到“可钳而从,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的纵横境界。

《忤合第六》:纵横之术的化境追求

过去常有人批评一些纵横家的“朝秦暮楚”行为,并归罪于《鬼谷子》,其实是未窥门墙的皮相之见。悉心研读《鬼谷子》之《忤合》篇,就会发现,《鬼谷子》树立了两个政治标杆性人物——伊尹和吕尚。如所周知,伊、吕二人作为早期国家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作为辅佐商之成汤、周之文王功成名就的重要谋士,在历史上曾受到特别的礼赞。《鬼谷子》之《忤合》以伊、吕二人的事迹说事,作为“事无常贵,事无常师”的典范人物,从而将纵横之术的要求提升到一种政治化境的高度。由此出发,重新解读《忤合》篇,或许会有“会心一笑”的发现。不妨再读其中若干文字,如“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等等,其中不乏从实际出发,认识历史变化的“势”与“理”,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由“忤”而“合”的化合之境。

《揣篇第七》:练就善于观察的“慧眼”

该篇将对各国内政外交军事形势的判断,名之以“量权”、“揣情”,置于“谋之大本”的战略高度。提出“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摩篇第八》:提出判断分析的难度观测点

认为验证分析的难度观察视角在于:谋、说、事三者。正所谓“谋,难于周密;说,难于悉听;事,难于必成。”

《权篇第九》:语言的力量

本篇主要侧重纵横家语言的技巧要求。认为“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闲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纵横之士要做到对待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译的直白些,就是对待智者,要用自己渊博的学养和知识去说服;对待口呐的人,要施展能言善辩的技巧去说服;对待能言善辩的人,要力求用简洁明白的话语表达;对待地位显贵的人,要用高雅的气质和气势去对话。正所谓“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

《谋篇第十》:提出“凡谋有道”论

本篇强调“凡谋有道,必得其所”。认为谋事要周全,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正所谓“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同时,要了解和掌握对方情况,做到“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如此才能实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的谋略目的。

《决篇第十一》:决策中的“决情定疑”论

提出“决情定疑”的方法论原则。认为“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决情定疑,万事之机,以正乱治,决成败,难为者。”

《符言第十二》:“循名责实”乃君主施政之要

探讨君主施政应注意的问题,认为“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因该篇的结构与语言异于它篇,故历来颇受学界质疑。

《本经阴符七篇》:定力的养成与持守

认为“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远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远矣,理远则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提出“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该篇亦多受质疑,向被视为伪作。

《持枢》:谋略更应尊重规律

陶弘景叹此篇“太简促,畅理不尽” 。尽管如此,《持枢》篇题的指向还是清晰、明了的,即尊重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强调“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中经》:掌握心理,攻心为上

谋略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的收服人心。正所谓“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要努力做到“安其心”、“摄心”、“探心”,从而可以在危局面前“转危为安,救亡使存”。

综上,可以不夸大地说,《鬼谷子》是一部极富方法论意义的纵横家理论实践工作的宝典。其思想以纵横家之旨趣改造、杂糅众说,纵通人伦、君臣之道,横通诸子之学,是战国时代纵横家在社会政治实践层面的重要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其以“圣人观”、“真人观”为价值引领,以“君臣观”指导实际的“为君之道”、“为臣之道”。观其旨归、要趣,其要义皆在一“用”字,故《鬼谷子》其书论及为政、因时、权谋等等,堪谓“用”字当头,俱在“用”字上下功夫。



李学功先生简介

李学功,男,天津市人,历史学教授,现任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浙江省高校哲学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湖州中心主任,浙商研究院湖商研究所所长,湖州市历史学会会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湖剧)负责人,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负责人,湖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从事先秦史、思想文化史和区域社会史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9项,所撰论著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学术观点被《新华文摘》、《先秦史研究动态》、《中国史研究动态》《民国档案》暨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经济史》等刊物摘登、转载。获选参加第二、三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和中国史学界第六、七次代表大会。获选湖州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并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湖州市“1112”人才、“五个一批”优秀理论工作者。出版《三代社会形态》、《孙中山思想研究》(合著)、《南浔现象—晚清民国江南市镇变迁研究》、《辛亥风云民国岁月—湖州与近代中国》(主编)、《湖州藏书文化研究》(合著)等著作。